金年会体育官方入口
金年会体育官方入口
新闻动态
儿女长大后, 为什么“不心疼”父母? 从你做这件事开始, 就错了

我认识一位阿姨,儿子已经30多岁了。

儿子上学那些年,她每天早上5点多起来做早饭,准备好衣服、鞋袜、书包,孩子一睁眼,就什么都有了。

这一路拉扯着,孩子长大考上大学,后来在城里工作,结了婚,买了房。

阿姨退休后,就去城里给儿子带孩子。

她说:“我年轻时吃了太多苦,现在能帮衬儿子,就多帮点。”

可她慢慢发现,儿子回到家,从不问她一句“累不累”,媳妇也一个劲使唤她,孩子不听话还怪她没管好。

她腰疼想回老家养养,儿子一句话把她顶回来:“你不带孩子,谁带?”

她一提到这些,整个人感觉都不好。

很多父母会发现,孩子长大后,就不心疼父母了。

父母以为,辛苦为孩子付出,孩子会知冷知热,但结果却是,他以为你是“应该的”。

儿女长大后,为什么“不心疼”父母?

其实从你做这件事开始,就错了。

一:“你什么都替他做”

最关键的这一件事,就是:你太早、太久、太彻底地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。

吃饭你喂,穿衣你帮,作业你催,玩具你收……

你总觉得他还小,还不会,还不懂。

可时间一长,他就真的不懂了——不懂你累,不懂你疼,不懂你也需要一句“谢谢”。

你有没有见过这种情况:

孩子一上桌就等饭来,不会帮你拿筷子;

你咳嗽一整天,他连一句“妈你去躺会儿”都没说;

你做了一桌饭,他挑三拣四说“怎么又是这个”;

你心里是不是特难受?

你没错在爱他,你错在从没让他明白——你也需要被爱。

父母总把“心疼”都留给了孩子,却没教孩子,怎么“心疼我们”。

我们父母这一辈,小时候生活物质不丰富,吃过不少苦。

所以,他们特别希望孩子过得好,不受苦。

父舍不得让他洗碗、扫地、做饭,生怕他累着;

父母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拿出来,只要他顺心、健康、有出息。

可你不知道,你越舍不得他吃苦,他将来就越舍不得你吃点好。

这不是他坏,而是你“惯”出来的。

我认识一个朋友,她家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家务:吃饭前拿筷子,吃完饭自己洗碗,妈妈生病时他要给她倒水、量体温。

她说:“我不是为了轻松,是为了让他知道,照顾妈妈,是应该的。”

这孩子现在上高中,成天忙着功课,但只要妈妈咳嗽,他就会递水;只要爸爸加班晚,他就给爸爸热饭。

这不是“教出来”的,而是“做出来”的。

所以,你别觉得现在太迟。

爱,不是你做得越多,他就越懂,而是你让他也学着为你做点,他才知道你的付出有多宝贵。

二:做让孩子懂得心疼你的父母

你是不是总习惯说“我不累,我能干”,哪怕腰都直不起来?

你是不是生病了也不吭声,怕儿子儿媳烦你?

你是不是在孩子面前,总是忍着,不喊不说?

你越这样,孩子越觉得你不需要疼。

有时候,表达你的脆弱,不是“矫情”,是“教育”。

想让孩子长大后心疼我们,请记住这三点:

①别再什么都自己干

孩子不体贴你,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他“没良心”,而是你从小到大,把他的日子安排得太顺了,让他习惯了有人在背后操心、照顾、弥补。

从现在开始,不管他多大,该让他动手的就让他动手。

会穿衣服就别帮他扣纽扣,会煮饭就别提前把饭菜全弄好。

我们要让他意识到:家里的事,不是“妈妈负责”,而是“每个人有份”。

哪怕他已经读初中、甚至上班了,也不是你继续伺候的理由。

你越主动,他越被动。你适当退出,他才知道自己该进来。

②清楚表达你的需要

我们要知道,不是“你累了他就该知道”,更不是“他长大了自然就懂”。

很多父母,从不表达自己的需求,表面很坚强,实则在默默受伤。

结果就是,孩子从来不知道你需要什么。

所以,我们别拐弯抹角,别只靠“暗示”,可以直接告诉他:

“今天我不舒服,晚饭你来安排吧。”

“吃完饭后,我希望你也来搭把手。”

“这个周末我们大扫除,你负责哪一区域呢?”

我们越明确,他越容易行动。

否则他只会继续“看你累”,不知你已经到了临界点。

③让他参与“照顾你”的过程

很多人说:“我没指望他报答我。”

但说实话,不指望不代表不需要。亲子关系不是一方持续付出,另一方永远接受。

我们要主动创造机会,让他“做点事”:

吃完饭让他收拾桌子;

生病了就让他陪我们去医院;

节日不再操办一切,而是提醒他,我们也需要被记得。

他为你做的每一件小事,都是在建立责任感。

不是矫情,是必要。

别再说“我不指望他回报我”,那只是你心软的托词。

孩子不疼你,你心里明明比谁都难过。

那就从现在开始,让孩子知道:妈妈也值得被爱,也值得被记挂。



友情链接: